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有一个特点:
越来越不爱出门了。
在家一宅就是一天,手机一刷就是半晌,吃饭有外卖,穿衣有电商,好像长久待在家里也能满足基本需求。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从身体到精神,再到人生状态的问题。
腰酸背痛的越来越多,气血不足的也随之增加,更有不少人说,越是在家待久了,越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整个人的状态也越来越差。
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句话:久居室内,“灵气”很容易消失。
因为你的身体丧失了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缺失了和天地日月共鸣的场合,于是,身体的污浊难以发泄出去,人也会因此变得呆滞和懒散。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人应与土地之气相融,顺应四时规律,获得天地滋养。
所以,趁着春光正好,不妨打开屋门,换上运动鞋,多出去走走,让负能量散发出去,才能让新鲜能量涌入进来。
-1-
多出门是对情绪的滋养
前些天朋友跟我说,他离婚了。
他和对象在一起三年的时间,虽不至于从校服到婚纱,但工作后最难的日子,俩人都是互相陪伴着度过的。
看着双方年纪都不小了,再加上家里的催促,虽然内心有点恐婚症,但俩人还是结婚了。
那时候,为了能顺利结婚,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戚,凑够了北京一套房的首付款,又东拼西凑,这才准备好了结婚要用的钱。
谁知道,就这样大动干戈地折腾一场,不到半年,俩人之间就出现不少问题。
对象嫌他工资不高,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前途,又觉得他不够浪漫,生活过得太没意思了。
有次争吵过后,对象拿起行李就要出去,说俩人分居一段时间吧,这样的生活实在没意思透了,他一时情绪上头,说了句“不然离婚了算了”。
就这样,无论事后怎么挽留,最终都难逃离婚。
那段时间,他一个月就瘦了20斤,整个人都脱相了,整日窝在刚交了钥匙的房子里,两点一线,如行尸走肉般地上班、下班,状态差到身边人都不想靠近。
听过一句话说:离婚这件事,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件抽筋剥骨的事,你损失的不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气力。
只是没有办法,人生的道理得自己悟,人生的困苦得自己渡。
就那样消沉了半年后,有天看着阳台外开满的春花,他好像突然间又有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气。
没有太多钱筹划长途旅行,他便在地图上画下了北京公园作为目的地,每逢周末,就出门吸收大自然的补给。
每次计划一个新的目的地,就好像是给沉闷的生活增添一束光亮。
虽说那些脚步丈量过的土地并未能解决他遇到的真实问题,但沐浴在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空气也让他在某些瞬间感受到了:活着其实也挺好的。
他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和自己握手言和,不断消解那些过往岁月里的痛苦,不断地重拾对生命的热情。
有天见面时他跟我说,还是自己以前对生活的期望太高了,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能有多大突破似的,所以也在婚姻中倾注了太大的心力与期待。
从高处跌落一次就知道了,其实生活根本不是我们从小被教育的那样美好,日子也并非读了大学、结了婚就能变好。
很多人总以为生活要创造多大意义一样,其实不是的,生活生活,无非是生下来,活下去,忍受着剧痛,遭遇着万难也要活下去。
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只有一个意义:
把自己哄开心了就好。
-2-
多出门是对健康的改善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记录过一个故事。
二十岁那年,他的双腿残废了,医院明确表示这个病治不了。
母亲接受不了这件事,四处找偏方让他吃,让他喝,让他洗、敷、熏、灸,寻遍了所有法子,可惜都无济于事。
那时候,史铁生的脾气也变得暴怒无常,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也会突然将手边的东西扔向墙壁。
母亲不知道该怎么承接他的情绪,总会在他平静下来时,想着推着他出去走走。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可惜每次都被拒绝了。
但母亲总是执拗地,总想着让孩子不要总待在屋子里,总想着要将他推出门去,哪怕只是去个公园,看看花开,听听叶落。
那时候的史铁生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无法体会到母亲对他的情感。
直到有一天,当他自己推着轮椅在公园里闲逛的时候,他才明白,原来母亲是想让他看到大自然的美好,想将他从那个闭塞的、狭窄的心房里解救出来。
有中医就曾解释过人与自然的关联,人身体内的能量是不断流动的,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能量场。
久居室内,能量沉积在体内,精神也会感到萎靡,而接触大自然,阳光、空气、水这些生命之源都会源源不断地为身体提供滋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
怪不得很多人会说:春天就是最好的疗愈师。
古语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对人来说也是如此。
所以,当你感到状态不好,情绪不佳时,不妨多出出门,多晒晒太阳,或是感受月光照耀,去山间徒步,或是去公园散步。
吸收了天地精华的你,即便再回到室内,都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都有了积极的改变。
-3-
多出门是对心态的提升
前段时间看过一句顺口溜,很有道理:
走运走运,要走出去了才有好运。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肯定困难。
出路出路,要走出去了才有出路。
口才口才,嘴巴练好了才会发财。
想起郭德纲曾在直播中讲过的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有段时间在天津处处不得志。
甚至可以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来形容。
那时候的他很纠结,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
有天和一个长者一起吃饭,长者得知他的境况后便一直劝告他:你要走,要离开这里,你必须离开这里。
那时候的郭德纲内心很胆怯,他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境况,谁也不认识,该去找谁,该做什么。
他想着,好歹在天津还有熟人,出去了就完全人生地不熟了。
但长者还是劝他,这里的熟人没有用,你还是得走出去。
他回来以后琢磨了很久,最终决定离开天津,去北京发展。
俗语说:树挪死,人挪活,靠着自己的打拼和对机会的把握,郭德纲还真的靠自己闯出了一片天。
怪不得不少人都说,人这一生不要担心遭遇低谷,也不要怕郁郁不得志,只要你心态开放,愿意多走出去多尝试,今天所遭遇的坎坷,迟早都会过去。
在网上,就曾有人问过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千万不要宅在家里?
高赞回答说:
如果你总不出门,没有社交,没去体验不同的事物,时间久了,你就会失去灵性,变成不会思考的人,感觉不到自己还活着。
是啊,现代的人,总是习惯躺在床上玩手机、窝在家里不见太阳,干着那些到了80岁依旧还能干的事情。
如此下去,我们不仅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也丧失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心气儿。
有个躺在病床上的老奶奶就曾给现在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以忠告。
她说,你现在还年轻,趁着能走的时候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
有能吃的东西就得赶紧吃了,别像我似的,到了现在什么都做不了。
她还说,自己要是能再年轻一次,她会想上哪玩就上哪玩,不能太委屈自己了。
可惜这样的道理,很多人总是到了年老后才会明白。
而到那时候,我们的人生,大抵也就只剩下了悔恨。
-4-
多出门真的能改命
看过神经学家的一项发现,说每周三次户外散步,能提升海马体神经元的生长速度,而海马体神经元,正是掌管记忆的脑区,它会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每年萎缩1%。
提升它的生长速度,不仅能让人到中年后的脑力更好,也能提升我们的生活状态。
所以,趁着春光正浓,趁着闲暇时光,不妨和我一起,走出去,感受自然的馈赠。
01、回归自然
有医生科普说,相比于吃再多的保健品,成年人恢复能量的方式很简单,回归到自然中去,让自己舒服地过一天。
总结下来无非以下三点:
天补:晒太阳,看月亮,去拥抱大自然,吹自然风,感受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拥抱大树,触摸树叶花朵小草,感受他们,回归当下;
地补:赤脚走在松软的泥土地上,感受脚踩在上面的感觉,去登山、踏青、游泳,运动;
人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吃自己喜欢的饭菜,去和同频的人,同道的人,喜欢的人,亲近的人舒适地待在一起,瞬间就能满血复活。
02、拥抱大树
去年,我们跟大家科普了“公园20分钟理论”,也就是说,当你心情沮丧的时候,不妨去公园散步20分钟,听鸟语,闻花香,心情也会随之改善。
今年,我们还想推荐大家,如果你感到情绪不稳定,总是心烦意乱,不妨找一棵大树抱抱吧。
大树生长多年,本身带有很强的磁场,能帮助我们净化身体能量,让身体感到放松和自在。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种古老的保健方法中,重拾自己生命的力量。
所以,无论目前的你在做些什么,我都想劝你,在没事的时候多出去走走,没有目的地走也没关系。
哪怕只是坐在路边,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或是在公园看了一场每天都有却每天不同的日出,又或是三两相伴,去野餐,去爬山,都能让心情在放松的身体中得以舒展,让命运在脚步的延伸处重新生长。
不妨就从明天开始吧!
发布于: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