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美乌谈了一轮又一轮,在美国的调解下,俄乌在战场上打得更凶了。为何美国的调解起到了反效果?与作战初期相比,俄军的战术发生了哪些变化?
据外媒报道,美总统特朗普对其主导下的俄乌谈判“充满信心”,还设置了一个停火的“最后期限”,但拒绝给出具体的截止日期。讽刺的是,经过美方的调解,俄乌之间非但没有放下矛盾,打得甚至比调停之前更猛烈了。

美总统特朗普为停火设置了最后期限
俄军2枚战术导弹“打痛”乌军
就在特朗普放出所谓的“停火期限”之前,俄军发射2枚“伊斯坎德尔-M”作战战术导弹,对位于乌克兰苏梅市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精准打击。
其中一处目标十分特殊,是乌军事指挥人员的会议地点,当时包括乌军高层、乌克兰安全局官员以及北约军官等重要人物全部在场,为乌军的“战斗英雄”举行颁奖典礼。
俄军战术导弹袭突破了北约的反导系统,打死了超过60名乌军人员,并造成了上百人受伤。
俄军的这次袭击,不仅对北约和乌克兰之间的合作是一次重创,也反映出相比于正面战场上的推进,俄军开始更频繁地发动“斩首”行动来进行威慑。
这种转变符合当前俄军面临的形势:早期阶段,俄军主要依赖大规模正面进攻来占据地盘。
但随着战事持续,其资源消耗增加,再加上继续占领更多乌克兰领土,可能会招致北约方面难以预料的抵制,因此俄方想要调整策略,转向针对敌方指挥系统和关键人物实施精确打击,以瘫痪对手决策能力。
此外,俄军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等高精度武器,有效打击特定目标的战果,可以说真正打在了乌军“最痛的地方”,极大地削弱了乌军的组织能力和士气,在未来的谈判中争取更多筹码。

俄军高精度武器的威力逐步显现
美国的调停起到了反效果
除了乌克兰的损失正在与日俱增之外,特朗普政府这边也有些难堪,尽管美国曾在沙特利雅得推动了会谈,并声称取得了不少共识,但各方的核心诉求仍存在巨大差异。
对于美国来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停火实现战略收缩,减少对乌克兰危机的直接卷入;对于乌克兰来说,则希望通过谈判获得安全保障,并恢复被占领土;对于俄罗斯来说,更倾向于寻求与美国达成战略平衡,并在欧洲安全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矛盾导致谈判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还记得特朗普曾在上任前表示,要在24小时内停止俄乌冲突,但直到真正介入其中之后,美方才发现,他们不仅搞不定普京,甚至连搞定泽连斯基都不太有把握。
与此同时,俄乌双方高度缺乏互信,不敢在战场上真的停火,尤其是俄方担心乌克兰会趁机得到喘息的机会,因此下手只会越来越狠,进一步破坏了双方的信任基础。
为了挽回颜面,特朗普政府只好不断向外界表现出调解意愿,但却给不出什么明确承诺,长此以往,只会使得调停效果大打折扣,美国的信用岌岌可危。

俄乌冲突没有因为谈判而缓和
美国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美方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虽然在“拱火”上非常有经验,但在“讲和”上只不过是初学者。
如今的俄乌冲突,走向已经不是美国能有效控制的,这不仅损害了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也暴露了其对复杂地缘政治问题的处理局限性,尤其是当美国提出的“心理期限”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时,其公信力受到广泛质疑。

美国开始为深度介入冲突付代价
这毫无疑问将迫使美国需要重新评估其在该地区的长期战略,并考虑是否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然而,随着战争持续时间延长,美国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进一步限制了其政策选择空间。
美方介入冲突还引发了和欧洲国家之间的“信任危机”,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直接影响到欧洲安全格局的情况下,如何协调盟友利益成为一大挑战。
俄乌表面和美国保持着密切的接触,实际上各有各的算盘,虽然当前的局面已经非常复杂,但对于美国来说,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