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为确保实现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发挥内需的主引擎作用,提振消费,尤其是服务业消费的重要性继续增强。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当前我国的消费呈现总量修复与结构分化升级并存的整体特征。
2025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高于市场预期的5.2%;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5.9%、5.3%,显示工业生产和消费动能回升支撑作用显著。最终消费支出的GDP当季同比贡献率为51.85%,高于去年二、三、四季度的贡献率,处于止跌回升态势;最终消费支出当季同比拉动GDP为2.8%,高出净出口0.7个百分点,重回三大支出拉动GDP的首位。
在消费总量上,一季度我国消费呈总量修复、逐月回暖的特征,消费复苏动能有所增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4.6%,较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3月单月增速达5.9%,创过去12个月新高,反映出春节后消费信心的集中释放效应。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上,一季度实际同比增长5.3%,较去年四季度提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速分别为4.8%、5.9%。
在消费结构上,一季度我国消费呈结构分化与升级并存的特征。一是政策支持品类表现强劲,但内生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围至“12+N”类家电,通讯器材类、家具类等四类商品零售额均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以旧换新政策未覆盖的品类上,则增速相对疲弱,反映出居民消费信心仍偏谨慎。二是服务消费强势反弹,正引领消费升级,但依然存在供给缺口。一季度,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高于商品零售增速0.4个百分点;在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上,同比增长5.4%,占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也持续上升。在细分结构上,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保持了更快的增长。同时,受春节、清明节等假期影响,文旅消费也大幅增长,跨省旅游人次创历史新高。另外,文旅融合、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正成为新的增长亮点,创新性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正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消费体验。但在高端服务、养老与托育等民生领域依然存在供给缺口较大的难题,抑制了服务消费潜能的释放。
为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我国消费需保持较高增速,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内生动能。除了要重视上述在消费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之外,还需要着重解决居民收入预期、价格下行预期管理、提升财富效应等问题,以更有效地激励居民的消费意愿。
第一,顺势而为,进一步激发服务消费,放大服务消费的“长尾效应”。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占GDP比重(20%~25%)仍有巨大提升空间。随着我国人均GDP从1万美元迈向2万美元,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服务消费的提升是必然趋势。一是针对养老、育幼、文化等服务领域供需缺口,在推动社会资本准入放宽门槛的同时,探索发行“服务消费券”模式,发挥消费券的资金撬动作用。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以精准性、技术驱动、生态协同为原则设计、发行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构建“人群—场景—数字人民币”的消费场景。三是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推动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开放,吸引高品质国际资源提升服务供给质量。
第二,以扩大就业为主线,增加居民收入。2025年的稳就业施策重点需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稳定民营企业经营预期;二是有效扩大、拓宽服务业的就业渠道。因为这两个领域是吸纳当前就业大军的主渠道。
第三,提升居民财富效应,全方位释放居民消费意愿。综合来看,当前财政上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政策,对楼市的预期恢复有直接影响;而货币政策的降息降准,对股市与楼市预期均有直接影响;央行的资本市场创新工具,对股市的短期回升也会有较为显著的直接影响。二季度,需要进一步打好这些政策“组合拳”,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居民消费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