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季报解读:份额赎回超600万份,净值增长率与业绩基准差近0.5%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已披露,以下将对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及信息进行深度解读,为投资者提供全面且具价值的分析。

主要财务指标:两类份额收益有差异

报告期内,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A类本期已实现收益为2,530,301.91元,本期利润为2,185,660.86元;C类本期已实现收益为212,708.92元,本期利润为178,722.23元 。A类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为0.0176元,C类为0.0160元。期末A类基金资产净值为104,061,341.40元,份额净值0.8698元;C类基金资产净值为9,371,508.80元,份额净值0.8584元。

主要财务指标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A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C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 2,530,301.91 212,708.92
本期利润(元) 2,185,660.86 178,722.23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元) 0.0176 0.0160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104,061,341.40 9,371,508.80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0.8698 0.8584

从数据可看出,A类份额在各项收益指标及资产净值上均高于C类,这与两类份额的投资者结构及收费模式差异等因素相关。

基金净值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有差距

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对比

  1.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A:过去三个月,净值增长率为1.86%,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4%,差值为 -0.48%;过去六个月,净值增长率 -2.59%,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76%,差值 -4.35%;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2.6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4.17%,差值 -11.53%;过去三年,净值增长率 -11.3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03%,差值 -12.37%;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净值增长率 -13.02%,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10.21%,差值 -2.81%。
  2.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C:过去三个月,净值增长率为1.78%,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4%,差值为 -0.56%;过去六个月,净值增长率 -2.7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76%,差值 -4.51%;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2.2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4.17%,差值 -11.92%;过去三年,净值增长率 -12.3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03%,差值 -13.40%;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净值增长率 -14.16%,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10.21%,差值 -3.95%。
阶段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A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C
净值增长率①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①-③ 净值增长率①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①-③
过去三个月 1.86% 2.34% -0.48% 1.78% 2.34% -0.56%
过去六个月 -2.59% 1.76% -4.35% -2.75% 1.76% -4.51%
过去一年 2.64% 14.17% -11.53% 2.25% 14.17% -11.92%
过去三年 -11.34% 1.03% -12.37% -12.37% 1.03% -13.40%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13.02% -10.21% -2.81% -14.16% -10.21% -3.95%

整体来看,无论是A类还是C类份额,在多个时间段内的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相比,差值多为负数,表明基金在过往不同阶段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表现有待提升。

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与业绩比较基准对比

从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图(虽报告未详细展示具体图形数据,但可从上述数据趋势推断)来看,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曲线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曲线走势存在差异,且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在多数阶段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反映出基金长期收益表现相对基准有差距。

投资策略与运作:市场波动中寻求均衡配置

一季度,沪深300、创业板指总体震荡,有色、汽车机械、TMT表现相对较好,煤炭、零售、非银、石化、房地产等行业表现较差。基金管理人年初对2025年A股权益市场相对乐观,认为机会大于风险,一方面沪深300股息率相对国债利率有优势,部分高质量公司有配置价值;另一方面多重政策积极定调修复市场信心。但关税政策博弈增加了经济增长和市场修复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加大市场波动性。

基金整体配置思路是利用市场相对低位优选高质量公司,将具备持续盈利能力、估值合理偏低的行业和公司作为基础配置,同时密切关注科技与消费行业发展。行业配置相对均衡,适当提高内需行业配置。在此策略下,基金试图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平衡风险与收益,但市场不确定性仍对策略实施效果构成挑战。

基金业绩表现:份额净值增长但跑输基准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份额净值为0.8698元,C类份额净值为0.8584元。本报告期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86%,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78%;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4%。虽然两类份额净值均实现增长,但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这可能与基金的行业配置、个股选择以及市场整体波动等多种因素有关,投资者需关注基金后续能否调整策略以缩小与业绩基准的差距。

基金资产组合:股票投资占比较高

资产组合情况

报告期末基金总资产为113,728,796.44元,其中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18,822,976.35元,占比16.55%;其他资产4,606,834.61元,占比4.05% 。基金资产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人民币37,036,822.31元,占基金总净值比例32.65%。整体来看,基金资产配置中股票投资(含港股)占比较高,反映出基金在权益市场的布局倾向,同时也意味着基金净值受股票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项目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18,822,976.35 16.55
其他资产 4,606,834.61 4.05
港股通投资港股公允价值 37,036,822.31 -

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

  1. 境内股票投资组合:制造业公允价值为35,065,662.77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30.91%;采矿业公允价值10,418,472.00元,占比9.18%,其他行业无投资。可见境内股票投资集中于制造业和采矿业。
代码 行业类别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B 采矿业 10,418,472.00 9.18
C 制造业 35,065,662.77 30.91
  1. 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非必需消费品公允价值15,637,709.64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13.79%;通讯14,491,720.89元,占比12.78%;材料2,721,822.49元,占比2.40%;科技2,389,206.87元,占比2.11%;必需消费品1,796,362.42元,占比1.58%。港股投资行业分布相对分散。
行业类别 公允价值(人民币)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非必需消费品 15,637,709.64 13.79
通讯 14,491,720.89 12.78
材料 2,721,822.49 2.40
科技 2,389,206.87 2.11
必需消费品 1,796,362.42 1.58

综合来看,基金股票投资行业分布既有集中于特定行业的特点,又在港股投资上体现一定分散性,行业配置的合理性需结合市场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评估。

股票投资明细

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腾讯控股占比7.12%,阿里巴巴 -W占比4.60%,吉利汽车占比4.30%,宁德时代占比3.84% ,比亚迪占比3.80%等。前十大股票投资明细反映出基金在个股选择上注重行业龙头企业,但过于集中于少数个股,若这些个股股价大幅波动,将对基金净值产生较大影响。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 00700 腾讯控股 7.12
2 09988 阿里巴巴 -W 4.60
3 00175 吉利汽车 4.30
4 300750 宁德时代 3.84
5 002594 比亚迪 3.80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规模较大

报告期内,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A类基金总申购份额为370,061.89份,总赎回份额为6,995,728.00份;C类总申购份额为244,712.49份,总赎回份额为648,515.37份。两类份额均呈现赎回份额大于申购份额的情况,A类赎回规模相对更大。这可能与基金近期业绩表现、投资者对市场预期变化等因素有关,大规模赎回或对基金后续运作资金安排及投资策略实施产生一定影响。

项目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A 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C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份) 370,061.89 244,712.49
减: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份) 6,995,728.00 648,515.37
本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份) 119,631,863.52 10,917,989.03

综合本季度报告各项数据,国投瑞银策略回报混合基金在业绩表现、份额变动及资产配置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特点与挑战。投资者在关注基金后续业绩改善的同时,需充分认识到市场波动及基金自身配置结构带来的风险。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